近些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而面对我国拥有的全世界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群体,改变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也成为“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方及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智慧教室”应运而生。然而,这场利用信息技术掀起的盛况**的教育改革浪潮,是否存在弊端?“智慧教室”给教育带来了什么?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否会让学生陷入“非娱乐不学习”的又一囧境? 借助“智慧教室”实施“智慧教学” 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变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及即时反馈系统,组成了一个“智慧教室”。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一堂课的上课过程可以即时生成。课后,任课老师将生成的“课堂”上传云平台。学生通过学校发的个人账号,登录学校云平台,可随时重温课堂内容……“智慧教室”的快速普及更加说明,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网络等渠道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因此,改进授课方式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留住学生“专注力”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很多多学校都启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人手一个iPad”也日益成为在校学生的“标配”。 那么,“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娱乐化迎合?还是必然趋势?“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正在逐步推广运用,势必成为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全国教育信息化*组秘书长任友群教授表示:“在前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条线管理、地域分割等现象。 十三五 期间就是要在原先的建设基础上,加强系统、平台、资源的互联融合,加强建设、管理的统筹,使教育信息化能够协调、有序发展。了解 数字一代 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探索更适应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借力 互联网+ ,开拓创新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个 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的一体化开放教学环境。” “互联网+教学”迫使授课方式改变 “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实现“互联网+”提供了基础和平台。显而易见,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较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然而,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等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环节中,教师给出简单选择后,学生举手或者口头回答,不能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教师只能根据大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教学,没有准确的数据,更不能考虑后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工作。 如今,“智慧教室”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任友群教授介绍:“从创新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从 慕课 的兴起到机器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云计算环境催生的学与教协同,基于开源硬件的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人类对学校、课程、教师、学生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概念的理解。对此,我们要将新技术积极吸纳进教育领域,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更大程度发挥新技术的潜在效能。” 走进“智慧教室”,液晶智能触控交互一体机、专业讲台、激光投影机、投影白板、高清录播系统、高清云台摄像机,WiFi全覆盖、学生配套Pad等不仅让人眼**亮,更加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智慧教室”的教学实现了多屏互动、能效管理、智能点名、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探索,以及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各师范专业师生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实验环境。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良好目标 如今,在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内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高达87.1%,然而,在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互联网教学使用率几乎为零。许多地区只有镇小或镇中才开通了网络、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任友群教授谈道:“当今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失衡: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和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未来,我们更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优势地区、优势学校、优秀教师对教育薄弱地区的辐射带动,进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让薄弱地区中小学教育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教育就要避免流于形式。不仅要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改变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因此,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突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智慧校园的作用绝不**于为学校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办公手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其提供一个互联互通的共享交互平台。教学教研成果、优秀的教学计划、教案、论文等可在教学教研平台及时展出;公开课的交流体会、外出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也可在平台里随意交流。学生则可以向老师请教,与老师交流探讨,浏览老师所授知识技能教学解答,搭建起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融洽桥梁。 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教学”的目标还远未达成。现在的学校不能实现“智慧教学”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没有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去建设这个平台。其中较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这对很多高校而言是个大难题。还有不少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而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高校就是一个统一的认证账号,不论各个机构还是各院系老师,都可通过这个账号对不同的学生发送不同的消息,信息数量是不受限的。更理想的方式,学校可以借腾讯等成熟平台,使用现有成熟服务,利用现成的公众平台作为入口,去打造“智慧校园”。 总之,在互联网+浪潮下,如何把各种系统连接起来,把系统和人连接起来,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打造高效、便捷、舒适、智能的“智慧校园”,这不仅是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所关注及希望解决的。未来,企业将与更多高校展开合作,破解“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加速推进校园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 文/张璇